第(2/3)页 其次,横山东部的茶山、蕸芦山等地是西夏盐铁的主要产地,这让西夏不用往战场上运送兵甲和食盐。 再次,世居横山地区的横山羌,是西夏兵员的重要来源,其勇悍善战,冠绝西夏,而且他们还跟折家人一样有保家卫国顽固信念。 再其次,横山地区地势险峻,十分易守难攻。 自从西夏于汉界缘边山险之地修筑了三百余处堡寨之后,横山地区就成为宋军北进灵州的第一道、同时也是最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。 而西夏则仰仗横山之险,直接阻隔了赵宋王朝自天水到大同一带的交通线路。 同时,夏军自横山地区聚集之后,漫长的宋夏边境线随时随处都能成为其突破的目标。 庆历大增兵之前,赵宋王朝在西北四路的焦头烂额,除了因机动性差外,也与西夏占据了横山地区这一有利的地势不无关系。 简单一点来说,横山地区对于西夏而言,其重要性就如同幽云十六州对于辽国一般,进可攻、退可守,同时还是重要的农业、经济基地。 而失去横山地区的赵宋王朝,在战略上极度被动,鄜、延、环、庆、泾、原、秦、陇等州县时刻处于夏军的威胁之下。 由于机动性差不利救援,赵宋王朝只能分兵驻守。 如此,赵宋王朝又给了夏军逐个击破的机会,三川口、好水川、定川寨这三场宋军的败仗,无一不是被李元昊利用机动性的优势以多围寡而导致的。 而在进攻上,宋军的被动就更为明显了。 失去横山地区这个天然的前线补给基地之后,宋军进攻西夏时只能靠民夫负粮穿越七百里瀚海进行补给,一旦后勤接济不上,便只能不战自退。 “若得横山、天都,亦非常不世之功也。朝廷出师常为西人所困者,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,七八程乃至灵州,既无水草,又无人烟,未及见敌,我师已困矣。西人之来,虽已涉沙渍,乃在其境内,每于横山聚兵就粮,困以犯塞,稍入吾境,必有所获,此西人所以常获利。” 哲宗元符年间曾布的这番话,无疑将横山地区对于宋夏两国之间战略主动权的重要性完全道出。 鉴于横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,可以说,横山地区不但是宋夏两国的国土分界线,更是两国之间相互博弈的命运分界线。 也就是,拥有横山地区者,即可稳立不败之地。 后来,赵宋王朝渐渐看明白了这一点,于是,范仲淹、韩琦等首议,开启了“横山攻略”,也就是步步为营的在横山地区修建堡寨,一点一点蚕食横山地区。 元丰年间,宋军大举伐夏,夺取了西夏的大量堡寨。 接着,李宪据险进筑。 在哲宗年,时由章楶进一步完善为浅攻进筑。 这长达几十年的战略演变,每一次完善都是宋军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。 而最终也证明了不断完善之后的横山攻略,对于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打击。 赵宋王朝对于西夏的“横山攻略”,自宋仁宗朝开始,至宋徽宗朝结束,绵亘几十年。 这几十年时光,赵宋王朝针锋相对的修建了几百座前线堡寨,又夺取了西夏修建的大量堡寨。 到了欲复父兄之志的赵佶即位后,赵佶任命童贯总领永兴、鄜延、环庆、秦风、泾原、熙河六路边事。 师出李宪之门的童贯,继续推行浅攻进驻之策,步步向横山蚕食。 宣和元年四月,童贯以种师道、刘锜之父刘仲武为将,分率鄜延、环庆两路兵马出肖关,进击横山地区,夏军大败,野战精锐被歼灭殆尽,横山地区更是被宋军全数夺取。 范仲淹、韩琦、李宪和章楶等人埋下了种子,终于在徽宗朝时由赵佶、童贯君臣摘下了果实。 赵宋王朝的横山攻略取得了完美成功。 宣和之败后的西夏已经处于亡国边缘,尽管核心地区灵夏等地未受损失,但是横山地区的丢失已经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优势和战略主动权,进可攻退可守的宋军只需再加把劲,就可兵入兴庆府。 可就在这个时候,耶律延禧以出兵作为威胁,逼迫赵宋王朝放弃灭掉西夏,而被赵宋王朝打怕了的西夏,也向赵宋王朝表示臣服。 赵佶、童贯君臣迫于形势,不得不暂停了灭掉西夏。 公平的说,这其实也是赵宋王朝撕毁檀渊之盟联金灭辽的原因之一。 接着,东南乱起,赵宋朝廷调动西军平叛。 紧接着,赵宋王朝又打起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主意,并跟金国一块灭掉辽国。 如果不是这样,横山之战,宋军完全攻克横山地区,使得西夏失去屏障,赵宋王朝应该会灭了西夏,彻底平定西北之乱,没有了西边的后顾之忧,可能全力防御北边辽、金的威胁…… 第(2/3)页